“浙里办”何以成便民神器
▲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是意外也是必然,这段时间,一个上线十年的手机软件“上大分”了——
近期,“浙里办”里的“亲青恋”板块火了,“没想到‘浙里办’还能相亲”引发热议,网友感慨,找对象也“最多跑一次”了。而此前“浙里办”上线的往年高考成绩查询功能,也引发了网友们的一波“回忆杀”,自己都记不清的高考分数,通过“浙里办”找回来了。
在社交媒体上,许多网友通过视频和评论分享自己在“浙里办”办理各种事项的经历:无论是开出生证明还是进行相亲,无论是个人提取公积金还是企业办理营业执照,都能在“浙里办”提交流程,后台审核,快速办结。
“浙里办”是如何成为网友眼中的便民神器的?“浙里办”受到广大网友点赞,反映出了什么?
一
说“浙里办”是一款便民神器,这话一点都不假。
比如,足不出户就能办很多事情。医保办理、社保查询、学费缴纳、无房证明开具……很多原本需要线下办理的事情,只要登录“浙里办”,足不出户就可以搞定。甚至连身份证丢失、损坏,只要符合一定条件,也可以在“浙里办”平台在线申请补领。
有网友分享了将自己档案从杭州调到上海的故事,因为人在上海,没时间来杭州,便通过“浙里办”进行线上申请,第二周档案就到了上海。“浙里办”办事效率之高,让许多外省网友直呼“大开眼界”。
比如,动动手指就能找各种服务。全流程“云陪诊”服务,全天候在线的微课视频、课程视频,还有体检预约、借阅书籍等公共服务,都可以通过“浙里办”来实现。许多文艺青年关心的线下演出在哪里、展览有哪些,也能通过“浙里办”找到答案。
通过“浙里办”领补贴,是很多“新浙江人”认识“浙里办”的起点。大学生租房补贴等各类补助以及住房公积金的提取,都可以在“浙里办”办理。一些在浙江求职、创业的人只要符合条件,也可以通过平台申请办理补贴。更让人开心的是,通过线上流程,大大缩短了办理时间,当天申请、次日到款成为“家常便饭”。
再如,线上操作就能维护权益。公众可以通过“浙里办”以及内含的“浙里督”等平台,在线一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一些地方,“一指减负”服务解决了企业在减负降本过程中“政策看不全、流程看不到、结果无感知”的难题,能让企业清清楚楚地知道“减什么、减多少、怎么减”。
二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浙江的高效互联网政务服务也不是凭空产生的。“浙里办”怎么就成了网友口中的便民神器呢?原因至少有以下三点。
久久为功,使服务更智慧。在2003年1月召开的浙江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指出:“数字浙江是全面推进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基础性工程。”“数字浙江”的构想跃然纸上,不仅成为驱动浙江经济发展的引擎,也助推了浙江政务服务的提升。数字浙江塑造了数字治理新模式,20年来引领浙江形成整体智治、全域智慧的高效能。“浙里办”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诞生的。
从率先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到“四张清单一张网”,到“最多跑一次”改革、数字化改革,再到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从“信息化”到“数字化”再到“智慧化”,技术手段在升级,久久为功做好政务服务的恒心也一直很坚定。
便民利企,让数据来跑路。能让数据流转的,就不要让网民去不停翻找、准备材料,站在用户的立场去想问题,流程就变得更人性化了。像身份信息获取、房产信息审查等数据,在“浙里办”无需重复提交,只需授权就可以自动获取,群众办事不用顾虑材料在不在身边。还有网友分享,在线上提交个体工商户的申请材料,审批结果很快就通过快递寄到了手上。高效便捷当中,大家看到的是党委、政府一颗便民利企的诚心。
创新探索,为用户多考虑。一般情况下,应用工具的内容越多,边际效益就越大。如果一个政务服务平台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容易沦落为用户每年就用那么几次的“工具”。“浙里办”的很多内容都精心设计,直击用户需求,赢得网友的大大点赞。
比如,“青亲恋”搬上了“浙里办”,官方背书让网友觉得靠谱;线上能查体检报告,省去了关注医院公众号和填写个人信息的麻烦。甚至一些政务咨询平台也被网友开发出了“隐藏功能”:自己养殖的虾遇到了问题,通过“浙里办”的平台账号找到了对接部门,农技专家上了门;为了让老年人在数字平台不掉队,“浙里办”中的“银龄科普行动”帮助老人轻松学会手机操作。
三
10年时间,“浙里办”和它的口号“伴你一生大小事”逐渐被网民们深深记住。那么,“浙里办”又带来哪些启示?笔者想到三句话。
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才能实现双向奔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群众真正关心的不是没有温度的一串串数字,也不是留在纸面的一个个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福利和方便。
“浙里办”的走红,根本原因在于这个应用的逻辑起点是从群众的需求出发的。这个逻辑也体现在浙江各项改革创新的工作中。比如,在“最多跑一次”的基础上,近年来,浙江各地还针对“疑难杂症”,纷纷设立了“兜底窗口”“办不成窗口”,在一次次的“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中实现了党委、政府与群众的双向奔赴。
充分用好数字化手段,才能不断优化服务体验。这些年,政务服务“上云”“上网”成为一种流行趋势,的确帮助群众解决了很多问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发现一些政务平台功能少、使用卡,甚至出现“网上搞一遍,线下搞一遍”、不同部门搞不同的线上平台、“处理一个事情要下一个软件”的情况,让线上服务成为了形式主义。
“浙里办”依靠数字化技术和手段,让部门之间的数据能够流畅地跑起来,避免类似场景、相同功能的重复开发,也打通了区域之间、部门之间的隔阂壁垒,让诸多事项在一个应用办结,也让公共服务更加均等化、普惠化。无论家住城市还是农村,无论远在山区还是海岛,互联网让大家享受到的公共服务是相同的,让大家感受到的政务服务是便利的。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实现高效运行。前不久,有一位本该去衢州市柯城区办理行政事务的网友误走进了衢州市衢江区的政务服务中心,办事窗口的工作人员小汪没有简单地告知对方走错了,而是拿出一本书,打算现场解决这个问题,让群众“最多跑一次”。相关视频上网之后引发网友点赞热议。
同样的,“浙里办”的通畅背后,是让数据跑起来、干部动起来,从而实现群众少跑路甚至不跑路的决心。群众反映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及时反馈、解决,而一个好的软件,也需要工作人员有效的维护。正是无数个像小汪一样的工作人员,成就了“浙里办”的便利、暖心。
在“浙里办”,你有过什么样的办事体验?对于未来的“浙里办”,你有哪些新期待呢?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
往 期 精 彩 内 容